電話:0371-69151111
聯(lián)系人:張先生 18703846666
wonderhowto.org
地址:鄭州惠濟區(qū)江山路與紀元路交叉口向西300米路北
伏天里很多人為了躲避炎熱,吹空調、吃冷飲、喝冰水,這會導致體寒,出現(xiàn)腰、背、胃痛,消化不良等癥狀,這時,適當吃些羊肉則能很好緩解。
專家介紹,只要吃法得當,夏天吃羊肉既能得到營養(yǎng),又不會上火,他建議人們用清淡的烹調方法,少放辛辣調料,同時要搭配性涼或甘平的蔬菜,如冬瓜、絲瓜、筍等。
專家說,羊雖然不大,但各部位的肉品質卻大不相同,選對了才能更好品味到羊肉的美妙。下面介紹幾個羊常見部位肉的特點和吃法。
頭部肉:俗語常用“掛羊頭賣狗肉”比喻打著好招牌,出售低劣的貨色。單就羊頭來說,其肉少皮多,可用來醬、扒、煮等,如醬羊頭肉等。
胸脯肉:位于前胸,像海帶一樣薄長,肥多瘦少,肉中無皮筋,可以烤、燒、燜,做灌腸尤其好。
頸間肉:肌肉發(fā)達,但肉質較老,夾有細筋,適合紅燒、煮、燉以及制餡。
前腿肉:位于頸肉后部,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。羊胸肉嫩,宜用于燒、扒;其他的肉質性脆,筋較多,宜用于燒烤、腌制、做肉松等。
腰窩肉:俗稱五花,位于肚部肋骨后近腰處,肥瘦互夾,纖維長短縱橫不一,肉內夾有三層筋膜。肉質較差,適宜做紅燒羊肉,較為油膩。
后腿肉:比前腿肉多而嫩,用途較廣。其中位于羊的臀尖的肉,俗稱“大三叉”,肉質肥瘦各半,上部有一層夾筋,去筋后都是嫩肉,可代替里脊肉用。臀尖下面位于兩腿襠相磨處,叫“磨襠肉”,肉質粗而松,肥多瘦少,邊上稍有薄筋,宜于烤肉串。與磨襠肉相連處是“黃瓜肉”。肉色淡紅,形似兩條黃瓜,肉質細嫩,一頭稍有肥肉,其余都是瘦肉。在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,有一塊凹形的肉,纖維細緊,肉外有三層夾筋,肉質瘦而嫩,叫“元寶肉”。以上部位的肉,均可代替里脊肉使用,通常炒羊肉用這部分的肉比較多。
羊蝎子:羊的脊梁骨部分,肉少,骨頭小,一般用來醬制,北方也用來吃火鍋。位于脊骨中的脊髓,嫩如豆腐,可以用來燒。
肋條肉:俗稱方肉,位于肋骨里面,肥瘦互夾而無筋,越肥越嫩,質地松軟,適于制餡。
羊尾:以綿羊尾為佳,綿羊尾脂肪豐富,質嫩味鮮,用于爆、炒等。涮羊肉時放入羊尾,配合羊肉一起食用,肥嫩鮮美。山羊尾基本是皮,一般不用。
脊背部肉:包括內外脊肉,俗稱扁擔肉。外脊肉位于脊骨外面,呈長條形,外面有一層皮帶筋,纖維呈斜形,肉質細嫩,用途較廣,涮、炒、煎皆可,適合做羊排。里脊肉位于脊骨兩邊,因為形似竹筍,
纖維細長,又稱“竹筍羊肉”,是全羊身上最鮮嫩的兩條瘦肉,外有少許的筋膜包住,去膜后可以涮肉或者爆炒。